結緣於石,感動於心——呆水溫泉會館迎來雕塑大師魏永賢作品
融合混沌之美與佛意精神,「結緣」石雕駐足主門,與來客共譜一段人間善緣

坐擁礁溪五峰旗風景區絕色山水與天然純淨美人湯泉,是呆水溫泉會館引以為傲的特色,而能與這大自然鬼斧神工相輝映的,便是館內各處可見的藝術藏品,造型各異的漂流木、當代名家如吳鵬飛的畫作、黃國書與黃當喜的銅雕、莊丁坤的石雕、蕭祖銘的木雕,以及李永明的陶塑作品,在天光雲影或燈火明暗掩映下,為呆水溫泉會館增添無盡文藝氣息。

今日,呆水再喜迎新藏品加入,一座雕塑大師魏永賢老師的作品「結緣」,將守護會館主樓大門,期待與前來的各方貴賓,締結人間美好緣份。

石雕通體為黑色花崗岩,予人沉穩雄渾的寧靜感,據魏老師說,作品為卵形,疏密間雜的刻痕遍佈,遠觀如有雲氣奔騰,此概念來自於中國傳統的宇宙觀,上清「枕中書」說:「昔二儀未分,溟滓鴻蒙,未有成形。天地日月未具,狀如雞子,混沌玄黃。」傳說中天地未成形前,元氣未分而模糊不清,被稱為「混沌」,便是以卵形存在而翻滾迴轉不休。 作品左下方的開孔是視覺焦點,魏老師指出,這個形似「如意」的空間,可解釋為古代陰陽兩儀概念,萬事萬物並非絕對且獨立存在,而是陰中有陽、陽中有陰,正如太極圖形所示,延伸此概念,更可將其視為人際交流、互助與扶持。因此他將此作命名為「結緣」,期許人間能結下更多善緣,以至天下大同的盛世祥和。

魏老師早年從事平面設計工作,辭去工作從臺北回到家鄉花蓮,因緣際會接觸石雕,因喜好石頭特有質感與觸感,開始投入石雕藝術領域,早期先在卓文章、林慶忠、向光華等人創立的水源地工作室學習觀摩,其後擔任莊丁坤助手近半年時間,增進了扎實的雕刻技巧,一年後,魏永賢獨立成立工作室,以自己的作品送件,開始陸續參加台陽美展、全國美展、洄瀾美展等全國性美術比賽,獲得好成績肯定,更加站穩自己的石雕創作之路。

起初,為了維持生計考慮市場偏好,創作主題大多是以「動物」為主,之後開始接觸佛像等宗教題材,參與慈濟靜思堂外的扶手雕刻工作,「佛像」自然成為創作題材主軸,一開始他從仿古佛像開始,將雕刻過程想像成是向佛禪修,久而久之,藝術家的主體性與佛的神聖性便逐步達到一種安穩和諧的平衡狀態,使得魏永賢開始思考突破:既然佛像的精神性來自於面容的細緻刻畫,也是佛像靈魂的所在,如果不去刻意描繪面容,又該如何表現佛像圓融、莊嚴、慈悲的精神性? 在一次前往內地參觀巨型石窟的旅遊經驗中,魏永賢找到答案,他認為最能讓人感動的,不是那些具象且完整的佛像,而是因為風化崩落,只剩下簡單線條的殘像,魏永賢深入探討「時間性」的問題,並開始思考如何跳脫過往框架去表現當代佛像的精神性。 除了擅長創作佛像,魏永賢也有其他抽象造型系列的作品,例如「戀戀初陽」、「戀」等作品,以及此次加入呆水的傑作「結緣」,歐是利用抽象柔和的造型線條,結合堅硬的石材語彙,呈現軟硬與陰陽,隱喻人跟人之間的互補關係,「結緣」也象徵著人不該孤獨生活,漫漫人生路上,一心向善廣結善緣,自會得諸天庇護,令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,或有風浪俱能安渡。呆水溫泉會館謹以此作,傳遞全體員工對貴賓們誠摯的謝意,「結緣」,美好的回憶,就從呆水開始。

▍欲知詳情請洽呆水溫泉,專案洽詢預訂專線:+886 3 988 3566+886 965 014 510
email 洽詢:service@suispring.com
※呆水溫泉保留收回、更改及修改使用方法之權利,不另行通知。

More News

其他消息

選單
Translate »